2022-06-11 14:23:18
北斗+5G的融合是基础能力的融合,具有融合网络、技术、工艺、终端、应用的天然优势。它们共同在交通、农业、测绘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北斗遇上5G,一定会带来新的应用场景,从而产生新的需求。基于北斗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未来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成效显著,4000亿市场迎来爆发。
中国的北斗系统建立于1994年。虽然起步晚,但可以说是后来居上。2000年,中国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到2019年,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量达到39颗。北斗系统从立项到实现全球组网只用了25年时间。
随着卫星导航的逐步市场化,在北斗卫星的加持下,产业链上企业的服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据相关机构统计,到“十三五”末,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服务的重大机遇。据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介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预计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卫星导航的精度与卫星数量成正比。卫星数量越多,导航精度越高。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以39颗在轨卫星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功超越美国的GPS,与137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迎来4000亿市场的爆发。
北斗+5G成为车联网的“温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的车载导航、自行车共享定位、智能手机定位、可穿戴终端定位等。都离不开北斗技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通过北斗系统与5G通信技术的结合,首钢园区L4级无人驾驶汽车实现了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等功能。“北斗+5G”的创新应用,有助于利用5G的高清视频信息传输功能和北斗系统在车联网应用场景下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基础,满足0.1米车辆的连续高精度定位需求,实现无人驾驶、智能导航、道路监控等功能。
天上的北斗和地上的5G网络,这两个“国家的重量级人物”看似彼此分离,却成了车联网的“温床”。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790万辆道路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系统。然而,目前北斗车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仅为7%。随着5G和北斗的深度融合,大众消费市场的升级,国内替代的深入,北斗车联网市场将快速扩张。
技术趋于成熟,为数字农业发展赋能。
近年来,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系统和自动化农业机械系统。截至2021年底,基于北斗系统的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套,全国全系统配备北斗导航设备,作业面积超过6000万亩。如果说无人驾驶在城市还处于探索阶段,那么在田间地头,这项技术借助北斗系统已经趋于成熟。
与传统农业机械相比,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依靠智能技术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单台农机日均作业量比人工驾驶多30%。作业后行与行连接准确,播种端平直,精度可达2.5cm,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舒适作业。这些智能化、无人化的操作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控制车辆轨迹,通过5G网络传输控制自动方向盘,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模块发送模拟数据来实现的。
除了农业机械的自动驾驶、园区监控,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还衍生了一些新的业态。北斗终端还可以完善农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实时感知农产品状态。在作物灌溉方面,北斗系统可以优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智能化、科学化、无人值守灌溉。
结论:高精度时空基准,万物互联,是建设智慧社会的标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5G通信网络的融合,将为这一图景的实现提供有效路径。